政务信息(2025)第四期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9-28 16:11
第4期
2025年9月22日
·景洪市: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
·景洪市旅游新业态规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景洪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
·景洪市推行“343工作法”推动安全生产“四降三无两平稳”
·简讯
【经济工作】
景洪市: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
近年来,景洪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用活林空间、做强林经济、提升林效益,致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努力走出一条“一林多用”的发展道路,目前,全市有州级以上涉林龙头企业54家(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州级38家)。
放活“山权”,建立“以林换能”新模式。抢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制,畅通林权融资渠道,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山入林”,实现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共有偿承包国有宜林荒山35余万亩、林茶有偿共管面积0.65万亩,仅2024年,共收取承包费268.12万元,林茶共管资源费8.47万元。打通银行授贷渠道,将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推动市国有林场部分国有人工商品林林地使用权及林木资源进行租赁及出售。全力推进景洪市辖区内19个光伏项目及光伏项目输出线路林草要素保障,完成林草要素保障总面积1740.983公顷。
激活“林区”,走出“林下生金”新路子。深挖《云南省关于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撑点,坚持“林间种、林下采、林中游”,打造“森林+”产业格局。发展“森林+蔬菜”产业。立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展橡胶林下种植蕨菜2000余亩,采取“公司+农户”等方式种植种勃式甜龙竹5000余亩,以笋期长的优势弥补市场上春笋、冬笋的空白期。集成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体系,发展林下野生菌500亩,建成凤凰树牛肝菌培育基地2个、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1个。发展“森林+中药材”产业。积极融入省、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持续培育壮大林下中药材产业规模,建成以金毛狗蕨、砂仁、傣百解为主的中药材种质资源苗圃,建立5000亩以上的石斛基地3个、年产量400吨。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培育金毛狗蕨种苗并已进入炼苗试验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的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及蕨色(西双版纳)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培技术取得新突破,填补了全州金毛狗蕨人工培育种植的空白“云药之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发展“森林+养殖”产业。合理开发林下资源空间,助推林禽、林畜、林蜂等发展模式。目前林下养殖土鸡、大鹅等禽类245万余羽滇南小耳猪、山羊等畜类1.6万头,蜜蜂3.7万箱,蜂蜜产量279吨。发展“森林+生态康养”产业。抢抓“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契机发展休憩旅游、保健养生、运动休闲、科普教育等森林旅游新模式,建成野象谷公园、森林公园、花卉园、曼听公园4A景区4个,成功申报森林乡村32个(国家级3个、省级29个),注册徒步旅游企业24家,开发徒步线路22条(81.8公里)以基诺山乡为代表的雨林徒步游逐渐成为森林旅游新名片和致富增收新支柱。
谋活“林农”,铺就“联农带农”新路径。持续抓好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兑现2024年下达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96.8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补助资金65.13万元、陡坡地生态治理工作资金39.81万元。开发206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形成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的良好模式现有澳洲坚果种植10.5万亩已投产8万亩,有2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5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2024年坚果综合产值4.8965亿元,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建成1条澳洲坚果精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坚果2.5万吨,成功打造澳洲坚果“开口笑”、果仁、果油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市林草局)
【民生工作】
景洪市旅游新业态规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近年来,景洪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培育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度假、康养旅居等旅游新业态,并针对旅游发展新趋势新问题,创新深化旅游新业态监管模式,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5年全市涉旅投诉量从最高峰1月680起下降至6月237起,下降近65.15%;2024年的2件执法案件受文旅部表扬并入选重大案件优秀典型;景洪市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名单。
(一)强化“依法治旅”保障。以法治为抓手,为新业态发展和监管提供依据。在新兴旅游项目管理上,针对雨林徒步,推出《景洪市雨林徒步专项规划(2024—2030)》、《景洪市户外运动管理办法(试行)》及《景洪市“雨林徒步”行业联审联批实施方案(试行)》,明确8部门联合审批职责,推动基诺山雨林徒步成为全州特色旅游新地标。针对旅拍乱象,出台《旅拍摄影行业管理办法》、《人像摄影旅游拍摄服务规范》等系列文件,增设“旅拍官方咨询服务点”“旅拍投诉举报中心”,推出“景兰旅拍通”小程序,促进旅拍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房车业态,发布《关于规范旅居车管理的通告》,确定8个房车停放点,可容纳1313辆房车。在推动行业自律上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制定并遵守相关行业标准,在告庄西双景成立商家联盟,制定《告庄西双景诚信经营公约》,引导商户守法经营,构建起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联动治旅”机制。以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调整充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指挥调度领导机构及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力量统筹,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在以“夜间经济”新业态为主的告庄西双景开展系列专项整治,紧盯“不合理低价游”“诱导强迫购物”等违法行为,开展线上排查、线下检查,强化“诉转案”机制,严厉查处旅行社及从业人员违法案件;联动州级部门合力开展告庄西双景旅拍乱象专项整治,有效投诉率由万分之七下降至不足万分之一;严厉打击部分客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查处住宿行业价格违法行为,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旅游市场价格秩序。
(三)强化“安全治旅”服务。高度重视旅游新业态的安全管理,全方位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夜间经济新业态上,在夜市街区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和紧急报警装置,组建专业夜间巡逻队伍定时巡查,定期组织商户安全培训,多维度保障夜间旅游安全。水上项目新业态上,在白象沙滩景区引入无人机巡逻和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景区安全状况;配备专业救生队伍和安全设备,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优化救援流程,提升协同救援能力。对温泉经营场所,要求配备足额且合格的救生员,按规定数量和间距设置救生观察台,对温泉水质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
(四)强化“长效治旅”硬招。针对旅居新业态发展,采取“增房源、定规范、广发布、强监管”的措施保供稳价,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酒店和民宿类改造提升项目17个、完成投资6.47亿元打造了曼贺纳村、曼听村、曼贺暖村等旅居民宿集群;发展了嘎栋街道万景社区、曼沙社区等社区旅居模式;新建了寻梦傣庄、曼峦站等乡村旅居示范点。联合州旅游行业协会发布景洪市20243年、2025年重大节假日期间住宿业客房诚信指导价,最高诚信指导价比去年同期下降29%—40%,开展景洪市2025年重大节假日期间住宿业客房市场价格报备及监管,价格报备率97%。(调研报告、市文旅局素材)
景洪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农贸市场关系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安全,彰显着城市的文明脉络。景洪市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市场监管日常,全面开展农贸市场规范管理提升行动,深耕“五心”连民心,让农贸市场在“烟火气”和“文明风”的碰撞中融合蝶变。
提标准让整治聚民心。景洪市制方案、细举措、明责任,不仅设置领导机构统筹调度,还以“股所联动、错时监管”的机制保障开展,更实行“日报告、周督查”的督导闭环。聚焦环境卫生、市场秩序、基础设施、公益广告、优质服务等方面集中攻坚、全域覆盖整治。形成“局领导包片、分局长负责、工作人员落实”的责任体系,分片包干、定点督导,实现全市13个重点农贸市场同步精准治理。每日各工作组下沉到市场,联动市场主办方、经营户,以问题为导向对标文明创建要求靶向施策,先同步施治,再督查把关、聚焦难点、聚力专攻,有条不紊逐一销号清零。
护秩序让环境舒民心。开展整治以来,“市监蓝”的身影穿梭在市场摊位、过道走廊、屠宰专区、市场周边街道,用铁面执法和柔和言语守护市场秩序。紧盯检查发现的42个点位问题,扎实推进科学划分功能区、疏导错乱的漫摊经营、疏通占用的消防通道、引导市民入市有序停车、督促摊主规范冲洗屠宰区、垃圾桶分类摆放、标识标志规范张贴、修缮坑洼积水路面,通过“集中收集—分区交办—动态反馈—跟踪督办—审核评价”闭环流程,一个个问题在整改后成为一帧帧焕发生机的生活新图景,农贸市场提质换新颜。
树诚信让计价称民心。菜市场的吆喝声、还价声是城市最习以为常的平仄,价格合理让肉果蔬菜在“菜篮子”里押成最朴实的生活韵脚。景洪市把保障民生价格稳定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督促商品明码标价,优化民生计量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打通农贸市场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主动联合州检验检测认证院开展计量器具上门检测服务,对辖区13家农(集)贸市场开展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着力创建“诚信消费、放心消费”的市场消费环境。目前已完成4家市场的计量器具检定、更换,并在各集贸市场门口放置公平秤,供消费者自行称重。
严尺度让食品安民心。食品安全是农贸市场的生命线。“如今的食品监管更严了,我们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这是买菜市民的心声。这份安心,来源于景洪市近年来持续的“菜篮子安全守护”,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快检体系,统一规范农贸市场快检室、农残检测室的硬件标准和操作指南,提升风险隐患大、本地特殊性的重点食品检测靶向性。加强经营主体资质、从业人员健康、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情况进行排查。与民共治深入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食品安全抽检活动。多管齐下的举措,推动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持续向好。
抓细节让服务暖民心。清晨傍晚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卸下工作忙碌后,在农贸市场闲庭信步是景洪这座旅游城市的宜居体验。这次整治是老旧农贸市场“颜值”和“内涵”的双提升,管理要好,服务先跟上。通过约谈市场主办方、入户发放宣传单、签订责任书等方式,结合开展走访问需、政策宣讲、证照办理等服务,积极引导市场开办方和商户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市场监管“被动管理”到主动维护秩序和主动便民服务。持续完善市场制度上墙,更新设置消费维权站,建立消费维权机制,让维权在市场里得以保障。
目前,全市农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正有序推进,景洪市以更高标准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放心消费市场秩序井然,农贸市场的崭新颜值里交织出“烟火”间的“喜乐”,方寸之间,市监蓝守护城市安全底色,让文明之美落地烟火生活。(市市场监管局)
景洪市推行“343工作法”推动安全生产“四降三无两平稳”
今年来,景洪市立足职能职责,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为主题主线,通过探索实施“343工作法”(落实“3大举措”、构建“4化体系”、聚焦“3个领域”),推动安全生产“四降三无两平稳”,加快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落实“3大举措”,夯实责任链条
新思路引领业务。创新提出板块化工作思路,将应急管理业务划分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多元监管和执法块、应急综合保障3大板块,实行扁平化管理思路。健立扁平化管理体系。以扁平化思路重绘内部《组织分工方案》,将业务连贯的股室整合到板块中,有效解决股室中心不连贯、责任边界不清晰问题,形成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协同、配合领导互补抓的协作关系,即有分工协作,又防止推卸扯皮,责任链条更加清晰明确。激发安委办协调作用。实行安全监管“五查并举”(即企业自查、乡镇普查、行业检查、安办督查、执法巡查),针对事故高发、风险隐患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提醒、约谈、挂牌督办等强力措施,精准督办重点任务落实。发出“三函”(提醒函、督办函、约谈函)17份提醒乡镇4个,约谈部门7家、企业28家督办工作6次,生产安全事故四项评定指标连续下降。
二、构建“4化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监管平台信息化。用好“信息”平台,106家危化品企业接入安全风险监测系统,推行企业“红黄蓝”三色监管机制,指导企业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两张清单”,落实问题隐患闭环管理,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93项。教育培训多样化。办好
“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60家成员单位开展咨询日活动,接受企业群众咨询2500余人次。建立面向企业开放的“典型案例库”,收录警示教育片22部、法规解读135条监管企业组织员工学习累计4000余人次;开展分管领导“现身说法”行动,围绕复工复产、安全管理、法规解读下沉参与企业安全教育16场次347人次。开展春季集中复工复产培训,以面对面“开课”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意识。安全监管网格化。推行领导挂片包区行动市应急管理局6名领导分片挂包14个乡镇街道,带头下沉乡镇“送”培训,参与企业查隐患,对企业自查、参与查发现的17项非重大隐患实行“主动不罚”举措,激发企业积极主动性;带头督促415个监管企业用好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自查发现隐患215条兑付奖励金1.78万元。带头做实行政许可“后半篇文章”,对116家危化品企业开展许可后安全条件复核,9家不符合条件企业有序退出。应急力量协同化。探索施行应急协同机制,在已有的2支专业救援队伍2支社会救援队伍15支综合救援队伍的基础上,与属地通信企业、运输企业、建筑企业、空管企业建立应急协同机制,实现重大灾害、突发情况下,应急联动处置和物资调度扁平高效运作,打通层层联系传达的壁垒。建好应急指挥中心,整合自然灾害防治、事故灾难处突、信息收集研判、集中调度指挥、值班值守等职能,实现“一体化、可视化、实体化”运行。
三、聚焦“3个领域”,整治重点问题
突出危化品及烟花爆竹监管联动。落实“三严”监管措施(严格检查生产装置、严格检查储存设施、严格检查特殊作业环节),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开展“源头共治”行动5次,检查加油站45家次围绕燃油运输、装卸、存储、销售、计量全生命环节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21个。开展危化品“打非治违”行动,“顺藤摸瓜”打处非法加油窝点1处。聚焦“事前预防”,严把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审核关,与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开展“联合审、现场核”36家次,完成延期、变更、新增核查共36起。突出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隐患“清零”。聚焦“排查身边隐患”主线开展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一考一查”行动,“一考”提人员素质,“一查”清风险隐患,根据工贸行业安全应知应会内容,通过“部门出卷、企业考试”74家工贸、37家非煤矿山600余从业人员完成全员“摸底考”;通过邀请专家参与查、对照隐患判断标准查、部门人员参与查三种方式,解决“看不见、看不懂、看不清”隐患问题,完成隐患查摆整改189条38家企业完成粉尘在线监测上线,56家企业完成“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改造。突出文化旅游领域综合治理。文旅、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动开展旅行客运车“专项+随机”检查172轮次,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旅游各类经营主体2720个次,导游2713人次,旅游大巴2691辆次。聚焦文旅新兴行业安全监管,对涉水场所、各类水域进行全域拉网式排查,建立“三张清单”(企业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对重点乡镇、重点企业进行挂牌整治,实行问题销号管理,整治无警示标识、无隔离栏、无救生设施的“三无”危险水域32个。(市应急管理局)
简讯
※截至2025年9月,景洪市完成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协助审批46件,较去年同期的33件增长39.4%。通过四级深度办理机制,将环评报告表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0%;优化受理流程,提供全年全天候服务,环评受理时间从法定5个工作日内压减至“当天受理、不隔夜”。(市政务局)
※截至2025年8月,景洪农商行“乡村振兴安居贷”已累计发放贷款4.69亿元,帮助3000余户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景洪农商行)
※2025年1至7月预计全市接待游客3974.47万人次,同比增长7.78%;旅游综合总花费预测为460.57亿元,同比增长9.88%。